1584.5-政治生物的可悲

吞噬药师的宝木德里奇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蒲桃小说www.royalg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如果把整个大唐的战场,平铺在地图上。
  那么在地图上画一个数字7,可以连接起三个地方。
  7的第一笔开始,就是在灵武,李亨朔方军所在的地方。
  而7的第一笔横笔结束,转折的那个点,就是范阳。
  灵武和范阳这中间,隔着黄河以及太行山、吕梁山等一系列山脉。
  但是并非没有通道,要不然郭子仪当初怎么从朔方带兵出井阱,进入河东道的?
  这个7字写完之后的最后一点,就是艾丽娅现在所在的河南,睢阳临淮一代。
  倘若李亨不急功近利,不非得要‘收复’长安,然后出潼关打洛阳。
  那么就像是按照李泌的计划一样,先出云中,支援太原,然后从太原打范阳,抄了叛军老巢。
  整个战争局势瞬间就会改观,唐军的主动会强很多,不至于现在这么被动。
  7字的横笔要是被打通,大唐的局势显然会好很多。
  只是事已至此,别无他法。
  艾丽娅的想法,就是既然李亨回长安,那她就从这个7字的末尾倒着往上打。
  她从河南往上打,沿途经过魏郡、清河、莫州,最后抵达范阳,也算是一条平叛的路。
  如果叛军不管她,那她就直接抄了他们的老家。
  要是叛军管她,那也算是围魏救赵,解了目前的潼关之围。
  实际上,这条进军路线,是安史之乱大概四年之后,唐军反攻的路线。
 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已经收复了两京,睢阳张巡刚刚战死不久,唐军从江淮北上。
  可问题是那个时候叛军的有生力量几乎已经被断绝,这场仗与其说是战略反攻,不如说是战术层面的清算。
  可就这都还是出问题了——还是李亨!
  归根到底,还是因为李亨的权力政治欲望,压过了实际上的平叛需求。
  正史上,也是他三次急功冒进,逼迫手底下的将领放弃求稳的战术,非要进行大决战。
  第一次让房琯出兵,结果就是南路军和中路军败亡,没想到这次历史再度重演。
  第二次则是非得让郭子仪去打潼关,收复长安,结果双方在清渠打了一场遭遇战,唐军损兵折将。
  清渠之战此前的形势其实有利于唐军。
  安禄山被杀,叛军内讧,部分主力叛逃,各地将领处于半独立状态。
  安守忠孤军悬于长安地区,就这样的局面,怎么看都是叛军快要不行了。
  但是郭子仪接替哥舒翰成为西北军集团的统帅,因为缺少威望,并不能够如臂使指唐军。
  朔方、河西、陇右、安西、北庭各镇精兵,各自为战,组织度甚至不如已经心浮气躁的叛军。
  清渠一战失败之后,唐朝的财政和信心都趋于崩溃。
  之后不计后果的滥发货币、用极其屈辱的代价聘请回纥骑兵参战,都源于此。
  在这个历史特异点,即便情况稍微好点,但那也是因为有李虫娘在。
  稳住了长安,保住了国都,又立刻压制了江淮地区的动乱,这才让现在看起来比正史时候好点。
  要知道如果不是李亨乱来,那么按照正常剧本来算,安史之乱何至于要打七八年,三四年自己都崩溃了。
  在清渠一战之后,唐军再度整军,强行夺取长安,爆发的就是香积寺之战,史称陕郡之战。
  作为冷兵器时代最为惨烈的绞杀战争,当世可以说是最精锐的两个军集团进行了长达八个小时的厮杀。
  双方在战场上扔下了超过60%的伤亡,每一个小时就在狭窄的战场上互相破甲砍杀近两万人。
  两军加起来一共十三万甲士灰飞烟灭,唐军惨胜,可是大唐的底蕴却几乎被一战打光。
  唐军是唐军,叛军难道就不是前唐军了?
  西北军集团和东北军集团之间的对抗,远不是一句‘冷兵器时代巅峰战役’能够说得清的。
  历史上香积寺之战打完之后,叛军和唐军之间还在打。
  原因很简单,香积寺打完之后,所有人都觉得应该赶紧追击,以绝后患。
  但是肃宗就不,忙着呢——忙着干嘛?忙于迎太上皇还都。
  你看,我打下长安了!叛军被我打怕了,只带着一千多人从洛阳跑了!
  我还于旧都了!皇帝这个位置我坐稳了!
  太上皇李隆基至此算是彻底退出权利中心,李亨朝廷名正言顺统领大唐。
  但是相比起来,未及时遣军追击安军残部,导致安庆绪至邺城后重整旗鼓,反而给大唐更深重的灾难。
  只用了十天时间,安庆绪就再度召集了人手。
  蔡希德从上党赶来、田承嗣自颍川赶到、武令珣自南阳出发,各率所部至邺城会合。
  当时连同安庆绪在河北诸郡招募的新兵,共约6万人。
  其后足足两个月时间,李亨都在忙着和李隆基宫斗,没有管他。
  安庆绪一直到当年的十二月,遣使至范阳调兵。
  史思明囚禁了安庆绪的使者,以其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,结果还被李亨授范阳节度使。
  半年后,史思明就又叛唐了,在邺城和郭子仪大战一场。
  邺城之战,九节度使联军溃散,史书说九路兵马都被狂风惊散溃败,唐朝的几乎全部家底都被这一战败光了。
  郭子仪部退保河阳桥,其余各节度使兵退归本镇。
  史思明收集部众驻邺城南,诱杀安庆绪及高尚、崔乾祐等,入城兼并其军,遂留其子史朝义守邺城,自还范阳。
  这事儿谁都没办法给唐肃宗李亨洗地。
  让安庆绪逃至邺城一年后才下令攻讨。
  这段时间他甚至有空去修宫殿!
  发兵数十万竟不设元帅,无统一节度。
  大军连主帅都没有,只有一个鱼朝恩作为处置使监军,监督各路唐军。
  久围城不下,打了六个月后勤都跟不上,军心不稳。
  此战之后大唐永失河北……
  那可是滥发货币、通货膨胀、卖官鬻爵等等竭泽而渔的财政手段全都用了,这才积攒起来的家底。
  郭子仪在当时背了锅,和高仙芝、封常清差不多,也是被宦官进谗言,而这个宦官就是之前的监军鱼朝恩。
  好在李亨唯一的‘优点’就是心软,没有像是李隆基那样直接杀人,只是将郭子仪召回之后解除兵权闲置。
  此时大唐已经山穷水尽油尽灯枯。
  中原彻底沦陷,江南一片残破。
  名将尽皆凋零,劲旅损失殆尽。
  朝廷权威扫地,各镇士兵形同土匪到处抢劫,怎么看都是反过来该大唐亡国了。
  但是最小概率的事情发生了——史思明死了!
  和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了一样,史思明也被儿子史朝义杀了,叛军内讧。
  唐军这才重新夺回主动权,最后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宣告终结。
  但是大唐的中央权威和军事底蕴已经被打光了,李亨没有能力清算那些叛军将领,只能分封加恩。
  降臣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,河南南部归其管辖。
  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,河南北部归其管辖。
  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,统领河南中部,这就是所谓的河北三镇。
  再加上薛嵩为相卫节度使,整个河南乃至河东道被瓜分殆尽。
  三镇逐渐把地方军事、政治、经济大权皆集于一身。
  以后其他地区,如淄青李正已,宣武李灵曜,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据。
  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,甚至田承嗣还开了藩镇世代相传的先例,直接导致后来的五代十国乱世诞生。
  更别说间接导致的诸多问题,边疆不稳。
  大军被调回之后,失去了对陇右河西的控制,被吐蕃夺取。
  西域方面失去了安西、北庭军,唐朝在西域的势力被大大的削弱,最后得利的依旧是吐蕃。
  安西四镇和中原断开联系之后,孤军守卫西域近十年,才重新和中原恢复联系。
  所以西域虽有“奉国之诚“,朝廷却因“事势不及相恤”,不得不采取了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。
  更别说还有佛教的复兴……
  安史之乱之后,佛教复兴,李亨、李适、李纯、李漼和李儇改变崇道祖制崇信佛教,自上而下佛教盛行迎送佛骨。
  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,佛教盛极一时。
  如果抛开李亨的操作不谈,单纯只看结果,艾丽娅很难不怀疑这背后有‘人’在推动。
  不管是邺城一战,能够惊扰溃散九佤路节度使大军的大风。
  亦或者是大唐势力退出西域,让吐蕃得利——以及最后也是她最在意的佛教复兴。
  宗教,外神,邪异,血肉祭祀……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