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1.6-李虫娘似乎又无敌了起来

吞噬药师的宝木德里奇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蒲桃小说www.royalg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长安城中,那些蝇营狗苟的家伙排除异己,抱成一团的速度,比叛军结盟集合还要快。
  此刻的大唐国境内,出现了两个吸引天下人目光的漩涡。
  第一个自然是李亨和李隆基的斗法,这个好大儿和自己的父亲,已经从之前的政治默契之中割裂开。
  李隆基⼀败涂地,形单影只,过往的权⼒、亲情、爱情、尊严、⾃由,全都被践踏。
  而且还是被宦官践踏!
  李隆基试图重新把握住机会,但李虫娘不在,他连最后的依靠都没有了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败亡。
  后世很多人猜测,这个时候的李亨君⾂,为何要突然对李隆基发难。
  毕竟,回⻓安相安⽆事至今,太上皇也早已⾃愿退出了权⼒中⼼。
  在正史里,除了李辅国之类的不可控因素之外,可能也要看看那⼀两年的时局出现了何种新动向。
  乾元⼆年,也就是公元759年,安史之乱三年多快四年的时间。
  号称六⼗万的唐军,在邺城⼤战中意外遭遇⼤溃败。
  半年之后,洛阳⼜再度沦陷于叛军之⼿……
  李亨的平叛⼤业,从收复两京时的⾼歌猛进骤然,转为晦暗不明的胶着。
  在前两年的顺境时,李亨⾃可充满政治⾃信地给予李隆基各种⼈身⾃由,⽽不会去操⼼太上皇所谓的复辟。
  但当战局陷⼊逆转,李亨依靠平叛和收复两京建构的禅位合法性,⾃然就遭到了舆论的挑战。
  当然,这很⼤程度上不是挑动了皇位,而只是挑动了李亨⾃身敏感的权⼒神经。
  逆境使他很难再去宽容⼤度地看待太上皇频密的社会交往。
  此刻这些,在他眼中都是宫廷政变的⻛险所系。
  在这种时候,深悉上意的李辅国再略加挑拨,所谓的复辟叙事就更加有板有眼,甚⾄发动在即。
  李亨⼜怎能不寝⻝难安呢?
  借助李辅国⾏祸起萧墙之事,不过是他自我开解的一个方式罢了。
  而在这个历史特异点里,情况也大抵类似——唐军胜利或者失败,都和他并无太大干系。
  李虫娘,李虫娘,李虫娘……
  这个当年不受待见,如同小透明一样的妹妹,如今如同煌煌大日一样高悬当空。
  她似乎不在,却又似乎无处不在,居住在长安,李亨占据的是对方影响力下逼仄的阴影。
  哥舒翰不该活着,哥舒翰活着,西北军集团和她有了关联。
  永王李璘不该死,永王李璘死了,江淮四道乃至整个江南,都被她截取。
  长安不该不沦陷,两次被破的潼关,两次被救援守护的长安,对李虫娘产生了几乎天然的依赖。
  她自己不踏足权力斗争,但是这个漩涡却并不可能离得开她这根定海神针。
  李亨和自己的父亲之间的斗法,或许在艾丽娅看来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玩闹,出不了长安。
  但是艾丽娅目光太高远了,她就像是一个真正的外神一样俯瞰着世间。
  她忘了李亨仅仅只是在她眼中不值一提,可对方依旧是大唐的皇帝,世间的天子。
  李亨表达出来的政治倾向,很大程度影响了一部分有资格‘插手’军政体系的人。
  其中自然就包括了张皇后,以及她的政治盟友李辅国。
  获得了宫禁的控制权,李辅国现在完全可以把他觉得应该让李亨知道的消息,选择性地放入宫中。
  很显然这其中,并不包括皇帝任命的所谓监军。
  但是天下知道吗?
  答案是不知道——天下都知道,但是天下不知道皇帝不知道——如此,史思明终于等到了属于他的战机。
  他的十三万大军不敢轻举妄动是真,因为要和李光弼驻留的十五万江南军对峙。
  但是他依旧派遣了李归仁带领一万精兵,进驻到了釜阳地区,和邺城瑶瑶呼应。
  唐军似乎是见到对方只是试探,也没有说立刻大张旗鼓地全军出击给赶回去,还是以防备为主。
  然而就在双方都以为对方会按兵不动的时候,史思明选择了派遣小股部队,从另一侧出兵。
  他先向河南节度使崔光远镇守的魏州下了刀子!
  一段时间以来,史思明已经摸清了这位新任河南节度使的底细。
  崔光远此人,平生只打过两场小仗。
  一场是潼关沦陷后,皇帝太子出逃,他作为京兆尹先‘投降’了孙孝哲。
  后来孙孝哲被骗上当,带着四千人想要去接收长安。
  结果被李虫娘阻拦斩杀,崔光远混在这个过程中,大抵是有浑水摸鱼杀了几个叛军。
  嗯,这也就算是全了对方文武双全的名头了。
  再有一场,就是在渭北偷袭了一支下乡掳掠的叛军,略有斩获……
  除此之外,他再无别的战阵经验,是个纯粹的文官。
  打下靠近邺城东边的魏州,那也不是他的功劳,是其他唐军的功劳。
  魏州很重要,一旦被唐军把所有的敌对军事据点清除,甚至能够间接威胁到史思明的侧翼。
  所以史思明就怎么想不明白,这李亨到底是哪边儿的皇帝。
  他该不会是被安禄山的怨魂迷了眼吧?
  李虫娘这种地位高、战绩猛的监国级别存在,出来当主帅,居然还派遣监军去掣肘对方。
  九大节度使没有李虫娘这种人压着,那也可以听郭子仪的,如今却被一个破宦官戳肺管子。
  这要是能统属才怪了,郭子仪提个意见,宦官就给打回去,节度使又不傻,听你宦官的去送命?
  据说他们在邺城下吵了一天又一天,脾气好得如同郭子仪都拍桌子骂娘了。
  再有就是他居然派遣这么一个没用的文官,来代替当初的河南节度使张镐。
  最开始他以为,李亨派崔光远代替张镐是为了麻痹自己,而自己确实也是抱有幻想了。
  后来发现居然没有换回去——似乎对方自己演着演着当真了?
  但这不就是大好机会么!
  史思明派遣自己的大将,兵分三路去直接攻打魏州城池。
  大唐时候的魏州辖地,相当于后世的河北大名、魏县地区,也算是战略要地,城池兼顾。
  虽然唐军在魏州的守备军队数量比不过有备而来的叛军,但是依托城池打游击,也算是抵抗连连。
  眼见打不下来,史思明又让自己的儿子暂代自己,然后他亲自带兵去支援。
  史思明带着一队兵马,轻骑配合没携带太多辎重的步卒,轻而易举就绕过了两军对峙的战线。
  在他这种老将看看来,这分明就是唐军两线作战的弊端了。
  倘若唐军再这么迷糊下去,何尝不是一个邺城和范阳,把唐军三十五万大军包夹中间的局面呢?
  对方虽然号称六十万,但是很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多。
  而且九大节度使之间互不统属,军阵散乱,这怕是大有可为啊!
  但是还是要再试探试探……
  增兵之后的叛军对比整个唐军确实势弱,可是对比魏州就显得格外势大了。
  史朝义又来得极快,只用了两三仗就击溃了魏州城外的唐军。
  按理说到这里,就该是攻城,然后唐军救援,双方再度开战的戏码。
  可问题是叛军到了城下,却做出一副并不急于攻城的样子来。
  他们在城下转来转去,似乎在等待什么。
  等什么?崔光远见此情景心中大为狐疑。
  他赶回来是为了应付叛军大举攻城,甚至是可能糜烂河南地区的。
  一旦对方不打邺城外的唐军,而是再往南,那可以腾挪的空间就大了。
  怎么自己火急火燎,叛军反而不急……这里面必然有诈!
  正在这时,他的几个心腹纷纷来报。
  说在逃回城中的时候,都听到了贼兵中有人议论,事情涉及到了李处崟将军!
  崔光远一惊——就是这个!他们说什么了?
  有的人说,叛军对话,说什么不是李处崟召我们来的吗?何为没见到人!
  还有的人则表示,听贼兵说城里李将军晚上就会开城门投降,休要害了这些唐军性命云云。
  崔光远听了,先是大惊失色,旋即怒火中烧。
  好哇!我说怎么他们来打魏州!
  我说怎么你之前连连出战连连败退,却还都能保全性命!
  他立即下令将手下大将李佘处崟绑了,押至城头。
  崔光远破口大骂:“李处崟!怪不得在城外你一败再败,是等着晚上向贼人献城吗?!”
  李处崟大呼冤枉,怎奈崔光远恰是有过诈降经验的人,反而时刻提防别人欺诈自己。
  他哪里肯听对方的辩解?当即传令就在城楼上将李处崟枭首示众。
  可怜一员忠勇的战将,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在这个昏聩的官僚手中。
  城下叛军看了,简直都笑破了肚皮。
  史思明更是一边笑,一边指着城头的崔光远奚落。
  “这个蠢物,也配做一镇节度使吗?若是多有几个,怕是这仗也不用打了!”
  旋即他催动大军开始攻城,一时之间士气如虹,军势大震。
  魏州城中的唐军将士,见自己的主帅竟然是这么个糊涂玩意儿,全都懵了。
  哪里有单凭贼军放的一点谣言,就斩杀了一员大将的啊?
  这种上官,让属下们全都从脚后跟凉到了脑瓜顶,哪里还有半点斗志,当即军心溃散,纷纷逃散。
  崔光远这才知道上了贼人的恶当,却硬是不肯承认。
  他见魏州城守不住了,便带着一干心腹党羽,开了城门逃命去了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