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73.5-河东余烬,天下惊变

吞噬药师的宝木德里奇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蒲桃小说www.royalg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李亨刚到灵武时,其实是很狼狈的。
  按照当时的史书记录就是『时塞上精兵皆选⼊讨贼,惟余⽼弱守边』。
  朔⽅其实就是个空架⼦,朔方的精锐在河东,在郭子仪和李光弼手里。
  天策军已经被打残了,如今在长安。
  苍云军的存在并不是公开的事情,郭子仪帮助苍云军的同时也请求他们的协助,一万苍云军是守晋阳的底牌。
  但是除了这些,郭子仪还有五万朔方精锐,这五万精锐,就是李亨所需要的实力基本盘。
  因此他不顾河东道战事逆转的⻛险,将郭⼦仪和李光弼强⾏从河北调回朔⽅。
  ⼆⼈深知兹事体⼤,有关对大唐忠诚度的计量,更重要的是潼关确实守住了,长安无恙。
  所以在犹豫了几天之后,还是带兵回师朔⽅。
  当然啦,在李亨看来,他们是接到了自己的诏令之后第一时间就着手准备返回的。
  天宝⼗五载——或者应该叫至德元年七⽉底,五万朔⽅精锐抵达灵武。
  郭子仪和李光弼只在河东道留下了⼀些必要的守备兵⼒,并且将一万苍云军隐藏在晋阳作为后手。
  ⾃此‘灵武军威始盛,⼈有兴复之望矣’。
  朔⽅军的回师勤王,不仅⼤⼤增强了李亨直接掌控的军事⼒量,似乎也标志着李亨朝廷获得了⼤唐军界的认可。
  毕竟,在⾼仙芝、封常清和哥舒翰这三位⽼将或死或降之后,郭、李⼆⼈此时已隐隐是唐军新⼀代灵魂⼈物。
  哥舒翰虽然被救了出来,但是他的身体情况大家都清楚,半身不遂的他也只有守潼关的能力了。
  ⼋⽉初,李亨封郭⼦仪为兵部尚书,李光弼任户部尚书和北都太原留守,两⼈同时拜相。
  李亨的计划是,让郭⼦仪带朔⽅军主⼒留在灵武,尽快整军南下,回师关中。
  这条短平快的进攻路线是最呼应权⼒逻辑的,虽然李隆基号称说收复洛阳之⽇,才是太上皇放弃权⼒之时。
  但事实上是他这个皇帝如果回到了自己最忠诚的长安,那么太上皇好不容易扶持起来的监国,就不需要了。
  皇帝都回到国都了,监国还有什么存在的法理价值吗?
  同时,李亨⼜令李光弼领兵五千固守太原,严防史思明⻄出井陉,进犯河东。
  至于说五千人能不能守得住太原,进而巩固整个河东,那就不是他的问题了。
  做完了这些军事上的安排之后,李亨朝廷开始着手经济方面,将目光投向了江淮。
  江淮钱粮由襄阳发出,再通过扶⻛中转,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灵武。
  李虫娘有富庶甲天下的长安城,有左藏库和皇城,有永丰仓和关内仓。
  李亨反而什么都没有——他有马,可是他不给李虫娘,也不给长安,只问长安要钱粮。
  长安给或者不给他其实也不在乎,只需要守住扶风,维持住江淮到灵武的这条线,他就还是有钱的。
  毕竟大唐的国力强盛,远没有到因为一次叛乱就直接崩溃的地步,南方大片地区依旧在正常地生产劳作。
  而被任命为扶风太守的,是当初的陈仓县令,薛景仙。
  马嵬驿之变,杨国忠被杀,杨贵妃也‘被杀’了,杨氏集团还有一个巨头虢国夫⼈逃脱。
  后来她被当时的陈仓县令薛景仙抓住,自刎而死——直到死,虢国夫人其实都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。
  而陈仓县令被简拔,或许也可以作为李亨与⻢嵬驿之变有关系的⼀个旁证。
  在军⼒和财⼒迅速膨胀之时,李亨的政治感召⼒也与⽇俱增。
  他苦⼼经营的平叛⼈设进⼊了收获的季节,在李虫娘这个长安公主不发声的阶段,似乎他的光辉就是最高的。
  长安的人知道是谁守住了长安,但是长安之外的人,只知道李亨一直在卖力呐喊,朝廷收复了潼关。
  河东地区虽然知道长安公主,可是相比起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长安公主,他们听到的更多是太子李亨。
  叛军糜烂河东道,⾎腥屠杀和⼤肆劫掠让他们⺠⼼尽丧。
  当河东⺠众得知太⼦未去蜀地,反⽽分兵⾃⽴时,李亨就成为他们的精神⽀柱。
  在艾丽娅收复潼关之前,河东就整⽇传播着⼀些太⼦即将带兵收复潼关,打回东都洛阳的⼩道消息。
  而在河东敌后活动的颜真卿集团,也需要一个名号作为支持,因此卖力宣传太子大军来了的消息。
  民众们信以为真,⼀有⻛吹草动便被传谣成太⼦⼤军来了。
  谣⾔传多了,连叛军也相信了,每当⻅到洛阳西面烟尘⼤起,他们就以为是李亨带兵杀来了。
  劫掠民众的叛军四散⽽逃,惶惶不可终⽇,洛阳附近的京畿道地区还涌现出了许多⾃发抵抗叛军的地⽅豪强。
  他们杀贼官吏,遥应官军,叛军多次围剿这些⺠间武装,却诛⽽复起,相继不绝。
  天策军在潼关重创了安禄山的曳落河精骑主力,再加上安禄山本人生死不明,洛阳陷入死一般的沉寂。
  叛军群龙无首,屡遭打击之后,被迫进⾏⼤规模战略收缩,这大抵算是河东道仅有的好消息了。
  但这毕竟是更高更大的视角,倘若把视角沉下去,就会发现时代的一粒沙,落在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……
  ……
  ……
  “天天听什么太子太子,长安公主呢?”
  “太子已经是皇帝了——公主听说是阵前征战受了重伤,还在修养。”
  “皇帝在灵武,怎么不在长安?”
  刚想要回答的那个人耳朵一动,压低声音:“噤声!有骑兵来了!”
  时间虽然已经到了七月底,但是天气依旧闷热。
  被叛军之前肆虐过的河东道,如今行人稀少,临近城市的地方往往都不成模样。
  他们几个江湖人想要去洛阳,从潼关过来,如今刚刚抵达新安,就遭遇了战略收缩的叛军。
  新安距离洛阳极近,按理说安禄山登基称帝,要把河东打造成大燕的基业才对,可是这座城市却也遭到了破坏。
  空气中隐约带着焦臭的味道,这是尸体被焚烧的臭味,江湖人见惯了一言不合拔刀相向,可是却少见兵灾。
  他们绕过主路,从另外的方向接近新安,于是看到了之前的骑兵,以及新安城的城门方向的情况。
  大量的叛军正在进城,延绵到视线尽头,城门口被混乱和嘈杂推攘所笼罩,哭喊声早已嘶哑,却依旧不停歇。
  几个人沉默地看着这些场景,最后有人提出绕行:“我们不能过去。”
  “为什么不能过去?”
  “你看看我们的样子,像是这边的民众吗?叛军势大,不可力敌。”
  倘若他们出现,叛军只消派出几个骑兵小队,一次冲锋,就能把他们尽数杀死。
  个人的勇武,在成建制的行伍面前永远都是落於下风的。
  大家于是只能选择绕行,顺着周遭的城郊山林行进。
  路上偶尔会碰到一些面黄肌瘦的乡人,后者看着他们与其说是警惕,倒不如说是麻木。
  大家谨慎地对视,互相在对峙之中分开。
  他们往东,去东都洛阳。
  那些乡人却在向西,去西京长安。
  双方在默然之中分别,沿途有一些尸体,被扒光了——还有被烧焦的——偶尔也有新的坟茔。
  一个江湖人走到临近的新坟面前,看着那块摇摇欲坠的歪倒的简陋木牌,抬手将其按下去重新插好。
  “月前的,一家子都在这……他们邻居是好人。”
  “前面有个村庄,我有个发小就在这边居住,如果他没有离开,我们可以在那边落脚。”
  “你记错了。”往前面走的探路的人刚回来,闻言下意识这么说了一句,然后不自然地别开视线:“前面没人。”
  但实际上前面是有人的,或者说曾经有。
  几个人往前走,被溪流环绕的小村庄已经化作一片废墟,从坡上看,像是一块焦黑的疮疤。
  说自己发小在这边的那个江湖人张了张嘴,而后颤抖着手握紧了腰间的刀柄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