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78-天命在身

吞噬药师的宝木德里奇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蒲桃小说www.royalg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艾丽娅要见自己的信使,信使其实比永王李璘更紧张。
  你说我一个盗御马的小偷,怎么就成了名动天下的使节呢?
  只能说之前装模作样扯大旗的时候是真的开心,有种豪迈的观感在。
  而现在要面对正主了,柳小青的直觉就是想死——要不死在这里算了?
  但是看着身后的护送的军队,看了看大江对岸的那辆马车和数十名天策军骑士。
  她喉咙滚了滚,还是选择了赴约。
  死不死的,还是把戏演完吧……
  沉默的天策军精骑在岸边安静等待着,间或有马儿甩甩头,骑士则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对岸。
  柳小青坐着小船渡过江边,江对面的那辆马车安静地等在原地。
 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辆马车是来迎接这个信使的时候,马车的帘子掀开。
  从里面走出来了一个身穿玄色长袍的女人。
  玄袍,金发,一头金发绚烂得像是在发光。
  一下子,所有人脑海里都蹦出来一个名字——李虫娘!
  事实上,也确实是李虫娘,或者说艾丽娅。
  对方走下马车,站在江边,平静地隔着长江和另一边数以千计的兵马对视。
  没有人知道江对岸的人看到了什么。
  但是后来的史书,是这么形容这一幕的——
  先是李璘和⼉⼦李偒登城隔江远望,“始有惧⾊”。
  然后是⼤将季⼴琛开始叛逃。
  很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⾼适的劝降信,但更可能是直接见到了李虫娘本人,当即明白⼤势不可为。
  难以实现北上河南平叛这个唯⼀的破局⽅案,却还要面对如今堪称天下第一战神的李虫娘的进攻。
  仅仅只是一次对视,他就召集诸将,决定逃跑。
  当然,他说得还是很冠冕堂皇的。
  “我们⼀路跟随永王,本来就不是为了反叛,现在既看不到永王天命所归的迹象,也看不到有定鼎江南的希望,不如趁此兵锋未交之时,尽快各奔前程,否则⼀旦死于战阵,还要永远背负逆⾂的名。”
  众将都觉得很有道理,割臂为盟,当⽇便各⾃领军四散⽽去。
  李璘知道后,不⽢⼼就此作⻦兽散,仍想做最后⼀搏,派骑兵追击逃奔⼴陵的季⼴琛。
  季⼴琛对追兵说:“我感念永王之恩,不忍带兵与王决战,只是⾃⾏离去,但如果你们苦苦相逼,现在何不来⼀决⽣死?”
  追兵只得离去,返回复命。
  很显然,季广琛宁可和原本的同僚‘一决生死’也不愿意面对仅仅只是隔江对视的艾丽娅。
  名动天下的信使柳小青也看到了正主,比起当初在驿站里见到的那个,可谓是天壤之别。
  当年安禄山未见天子的时候,以为天子是神明,三头六臂,状若魔神,不然怎么统御天下?
  后来见到了李隆基,觉得也不过如此,从此就埋下了某些苗头。
  要是他当年见到的是现在的大唐监国长安公主,那他决计生不起反抗的心思!
  这何止是魔神……
  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,柳小青咬着牙登岸之后,强撑着走到艾丽娅面前,跪行大礼,额头触地。
  “臣,不辱使命——”
  艾丽娅金色的眸子看着她的后背,好几秒之后,俯身将其扶起来。
  “卿有心了……”
  柳小青被她扶着进入马车,一时之间,君臣相得,又是一段佳话。
  远处的高适看着这一幕,略显惊讶地望向同僚。
  “我原以为,只是监国殿下的车架……”
  很显然,他们也没想到艾丽娅居然就在车里,而车居然直接开到了江边。
  要是对方强行渡江,那怎么办?她就真的一点都不怕的?
  来瑱则是更关心永王军的动向,并且疑惑为什么之前对面亮了一下。
  不只是对面,之前甚至就连整条大江,都像是被太阳照耀一样,明亮了好一阵。
  但是看来看去看不清楚具体,只能确定对方旗帜散乱,很显然失了军心。
  “可能,真的是不怕吧。”
  来瑱只能将对方的混乱归结为永王李璘不得人心,对方麾下的士卒有心想要拨乱反正。
  “我们应该去拜见一下殿下了。”
  “……要是陛下知道了,会怎么想呢?”
  “那是天家私事,与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何干!”
  三大节度使很快达成一致意见,那就是不得不见。
  艾丽娅不来,那可以说对方远在长安,他们三大节度使可以不理会区区一个信使。
  但是对方亲自来了,那么别说节度使,就算是宰相,甚至是永王李璘这么一个领四道的实权藩王,都得来拜见。
  这就是监国——皇帝之外的第二号人物。
  哪怕大唐如今多了个太上皇,监国是第三号人物,那也是二人之下,万万人之上的存在。
  至于说大唐监国私自离开长安,来到江淮,这到底是怎么个事情,那就只能留待太上皇和皇帝决断了。
  “不过话又说回来,监国勇武,和传言相合,实在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。”
  “数十骑就敢直面数万军,两千兵收复潼关,不似作伪。”
  “是不是作伪,潼关都已经收回来了,这有什么可计较的?”
  “走吧,如此姿态,别说我们只带了三千兵,就算说是带了十万兵,江对面估计也信。”
  “如果陛下在这里,那就真的是——”
  “慎言!”
  “唉……”
  ……
  ……
  三大节度使还没来,艾丽娅在车厢里看着艾丽娅。
  她的眼神带着几分饶有兴致,但是在外人看来,那边是漠然高冷,如同神明俯瞰大地。
  金色的眸子,闻所未闻,会发光的金色的眸子,那就更神异了。
  什么重瞳,什么臂长过膝,在这种最直观的光效面前都得败退。
  艾丽娅这个形象,让人最先想起来的,是烛龙。
  甚至都不是什么上古神话传说,就是张九龄的文章。
  张九龄是李隆基的宰相,对方在任的时候,曾经奉命写过一篇祭文诗。
  祭文的名字叫《奉和圣制烛龙斋祭》,作为文坛领袖的张九龄,笔力雄浑。
  上帝临下,鉴亦有光。
  孰云阴骘,惟圣克彰。
  六月徂暑,四郊愆阳。
  我后其勤,告于坛场。
  精意允溢,群灵鼓舞。
  蔚兮朝云,沛然时雨。
  雨我原田,亦既有年。
  烛龙煌煌,明宗报祀。
  于以助之,天人帝子。
  闻诗有训,国风兹始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