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60.5-两小只的踪迹

吞噬药师的宝木德里奇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蒲桃小说www.royalg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“哥舒翰——将军?!”
  哥舒翰,大唐高仙芝、封常清之后的第三位军神级的人物,军方的定海神针。
  可问题在于,再定海神针的人,也禁不住有李隆基这种败家的上司。
  潼关守得好好的,偏要推出去送,哥舒翰那个时候还在病中,此消彼长就被安禄山险胜了一波。
  高仙芝被冤杀,封常清也跟着一起被杀害,艾丽娅至今觉得边令诚这个货色被自己一击击毙实在是太轻了。
  要不是没时间,她真想把对方抓起来凌迟——封常清谢死表文难道还不能够证明对方的忠诚吗?
  高仙芝退守潼关后,边令诚入朝奏事,向唐玄宗进谗言诬陷高仙芝、封常清贪生怕死败退潼关。
  唐玄宗听后大怒,派边令诚带着敕书赴军中斩杀高仙芝与封常清。
  常清知道边令诚来意之后,既忧虑又害怕,就写遗表谢罪,说自从洛阳失守以后,自己三次派使者上奏章陈述讨贼战略,都没被接见,又说『我死了以后,希望皇上不要看轻这叛贼,那么国家就安定了。』
  至死他都没反抗,等到临刑之时,封常清把此表文交给边令诚,拜托他呈送给唐玄宗。
  可是之前艾丽娅就在边令诚的尸体上搜出了这封表文,边令诚压根没有送过去!
  除此之外,高仙芝死得更加冤枉,
  要知道封常清死后,高仙芝回到官署后,边令诚带着一百多名陌刀手围困高仙芝。
  他说『陛下对你有恩命』,高仙芝听后立刻下厅,来到陈放封常清的尸体处。
  即便陈放昔日同僚的只是一张粗席,堂堂节度使如此被作践,他也没有怨言。
  在听闻边令诚宣读了唐玄宗对自己的敕书之后,高仙芝坦言自己退兵确实有罪,死也不推辞。
  但是说他截扣军饷和恩赐的东西,这是在诬陷他。
  然后他又对边令诚说:『上是天,下是地,兵士们都在,难道他们和你能不知道吗?』
  这时被招募的新兵都站在门外,他们对高仙芝非常信任,听到高仙芝的反问之后,齐声高呼冤枉。
  声音惊天动地,即便是百人的陌刀手也胆战心惊,但凡高仙芝一句话,他们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。
  但是即便如此,他也没有反抗,只是任由边令诚斩杀了他。
  后来的哥舒翰临危受命,拖着病重的身子去潼关,可还是面临和高仙芝、封常清一样的困境。
  他们一心为国,却无法赢得唐玄宗的信任,在奸臣与宦官的夹攻之下败亡。
  这也致使安史叛军进军关中,产生了更为严重的战争灾害,人为地加深了叛乱的破坏性。
  艾丽娅绝对不能让哥舒翰也变成高仙芝封常清——
  “他还没死,只是被俘,另外潼关二十万大军也只是被击败失散,我需要有人去重整那些兵卒。”
  “……”
  两个义士互相对视一眼,很显然明白这个任务多重要。
  甚至某种意义上,重要到了能够挽救大唐帝国的地步。
  固守长安,只是一个被动的下策,如果能够救出哥舒翰,重整潼关地区失散的兵卒,甚至可以反攻潼关。
  哥舒翰带走的是长征健儿级别的大唐子弟,一时的兵家胜败,并不影响这些兵员的素质。
  缺少了整体的指挥,长安的失陷、朝廷的两个皇帝的中枢混乱,才是安史之乱后期的破坏根源。
  “我们需要联络更多的义士,说不定……说不定有天策府的人……”
  李子民有点犹豫:“殿下,我想请您的一道命令,允许我便宜行事!”
  “什么命令,但说无妨。”
  “之前镇守潼关的二十万大军里,有为数不少的天策府将士,之前我们听闻他们六月初四出关,遭遇伏击,六月初八仓皇逃回来只剩下八千多人,就没有去尝试联络他们——可如果是失散的话……我想请殿下,命令他们就地整军,不派监军,允许他们自己指战!”
  艾丽娅深深地看了他一眼,后者赶紧低下头拱手:“殿下!我绝无他意!”
  把失散的唐军重整,自行整军,便宜行事,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多了一股边镇军阀势力。
  那可是二十万失散的唐军,而且还是关中精锐的兵源,即便只剩下一半,那也是十万大军。
  他们只消拿着艾丽娅给予的法理名义敲开任何一处郡县的大门,重新获得补给和武器,大唐都将会多出一个不确定的有生力量,而且是非常强悍的有生力量。
  要么是类似郭子仪那样的忠臣,一忠到底,为艾丽娅所用。
  要么,就是又一个安禄山——李隆基杀高仙芝,杀封常清,逼哥舒翰出关作战,哪里还有半点情分恩义所在?
  这样的皇帝不奉陪也罢,没有当场倒戈而只是失散,已经是他们对大唐最后的感情了。
  艾丽娅沉吟了片刻,在李子民愈发惶恐的表情、公孙无念不住拽着他的衣摆不让他多说的时候,拔出了旁边侍卫腰间的横刀。
  李子民咬了咬牙,闭上眼睛:“殿下,若不是陛下之前——”
  「撕拉————」
  艾丽娅割下一角衣摆,割开手指,血书写就一封临时的军令。
  而后递给旁边的侍卫:“送回兴庆宫用京兆尹的印,再取东宫的天策府印信来!”
  侍卫双手接过,而艾丽娅则是回头望着呆滞的李子民:“我在想,如何让那些将士相信朝廷,相信长安。”
  “……”
  “我这个长安公主,唯一能做的就是这些了,天策府的印信,我父皇他们走得仓促,应当是没有带上的,你们带着这些,京兆尹的印可以让你们在左近的郡县里获得补给,毕竟长安还没完全失陷,我这个京兆尹说的话还算有用,天策府的印信可以让你们寻找到那些天策府的将士们,收拢属下。”
  大唐的天策府,在这个历史特异点里类似特殊的军校,出来的在军中至少都是队正起步的军官。
  有了这些基层的军官,失散的唐军才有重新聚集的可能。
  就像是当初的哥舒翰回到潼关之后,也其实是有着重新整军固守的打算的,只是被部下火拔归仁骗出了潼关。
  火拔归仁当年凭借门荫入仕,进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帐下担任牙将。
  他父亲去世后,授火拔州都督,袭封燕山郡王,防守边疆,屡立功勋,授骠骑大将军。
  安史之乱发生,跟随哥舒翰进入中原参与平叛事宜,哥舒翰对其非常信任。
  可是潼关之战失利后,他却迫使哥舒翰投降安禄山。
  这种人就连安禄山都看不起他,以"事主不忠"罪名,将火拔归仁处死。
  哥舒翰被俘,很大程度和他与杨国忠的矛盾、对李隆基逼迫他的复杂感情有关。
  甚至在被俘虏之后,他都想的是宁愿像高仙芝那样去死,不愿意投降。
  火拔归仁不听,把他抓住投降了叛军,戴上刑具才送到了洛阳,长安震惊,李隆基因此西逃。
  现在的他应该是心灰意冷,帮助安禄山写信招降部下了。
  可是他的部下并不听他的招降——也可能是他早就知道部下们不会听,所以只是临死前的虚与委蛇罢了。
  对安禄山来说,哥舒翰只是一个招牌,一个不可能为他所用,只能写点招降书的人。
  但是对长安而言,哥舒翰作用就太大了……
  陈希烈在旁边全程旁观了这一过程,内心里某种微妙的感觉不断滋生。
  他的理智告诉他,艾丽娅这个长安公主,这个不受李隆基宠爱的李虫娘,所做的事情是异想天开。
  什么守住长安,什么抗击安禄山,简直就是天方夜谭。
  他之前想的就是在安禄山打进来之后,自己里应外合投降对方。
  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趁这几天秩序还在先安排家眷走,自己去追随李隆基的圣驾。
  但是现在——如果——他是说如果,如果艾丽娅真的守住了长安。
  潼关失散的大军,能够召回十万,配合长安这个国都在手,再加上临危不惧的大义和西京留守宗室的身份……
  他的政治抱负就像是发芽的野心一样,开始不受控制地攀升,似乎隐约都能够从艾丽娅身后看到龙气。
  万一呢?
  如果有那么一个万一,自己这个左相,就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雪中送炭,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再造大唐。
  如此功劳,长安公主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,那自己是不是也能够跟着幸进些许?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